Students

谈家桢

谈家桢创新人才培养基地(Tan School of Innovation)是依托于生物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以培养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富有创新精神,能够服务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导向,秉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融合西方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整合相关单位在生源、师资和实验平台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搭建校-校之间、校-所之间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通道,通过谈家桢创新班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计划等三个有机结合的部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培养,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最终使生物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成为创新人才孵化基地。


谈家桢创新班

简称“谈家桢班”,是复旦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和先导,是探索和实施精英培养的实验区。谈家桢班聘请耶鲁大学许田教授指导,遵循孔子“知之→好之→乐之”的兴趣教育理念,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行为,采用 Active Learning 和 Authentic Research Training 等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生命科学的经典理论和知识;同时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为其安排个性化的第二学位课程;此外,注重与社会的紧密结合,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授课,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具有多学科思维和卓越领导能力,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在生命健康领域从事战略规划、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计划

谈家桢班的培养计划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由中心制定,教学管理、任课教师的聘任等由中心谈家桢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统一负责。

管理方式

谈家桢班通过班导师进行日常管理,成立指导教师组开展学业指导,学生还可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中心PI为学术导师,进入学术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工作。

社会化培养

谈家桢班除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创新大讲堂授课外,还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与专业学习、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引导和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量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毕业后适应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自主科研训练

谈家桢班建立具有独立空间和创意设计的梦想实验室(Dream Lab),为学生提供自主科研的空间和条件。设立梦想基金,为学生创新训练、科技发明和创业竞赛等自主科研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保证所有学生都拥有个人科研项目,在科研中学习,从科研中体会创新。

国际化培养

谈家桢班充分发挥生物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与国际一流学术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所有学生根据其进行的科研项目的需要,均有机会得到经费资助,到海外实验室进行2个月到1年的联合培养。对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重点支持,并加大资助力度。

退出机制

谈家桢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与发展规划,制定的培养方案确保与非谈家桢班培养方案相互衔接。当学生自愿退出谈家桢班时,其在谈家桢班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将转换为其他院系培养计划中相应的课程学分,以保证退出谈家桢班的学生能够在修满学分后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


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0 (2011-2019)

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0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一部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同时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项目。计划着眼于拔尖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机制体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自2009年计划启动以来,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大力推动下,19所试点高校在机制体制和教育教学上大胆改革、努力创新,在选拔优秀学生、配备一流教师、创新培养模式、营造学术氛围、改革教学管理、加强条件保障、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带动了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拔尖计划”2.0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计划 (2020-)

学习成绩优秀且有志在本校继续深造的学生可在第三学年末提出申请,按照直升研究生的相关程序考核、通过并公示后,第四学年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